坏习惯 1:等油冒烟才下菜
等油冒烟才下菜已经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烹调经验了。实际上食用油一冒烟,就说明已经超过了油的烟点。这种情况下,除了易将食材烧焦,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之外,产生的油烟还会危害我们的肺部健康。
所以一般来说,只需将锅加热 15~30 秒,就可以将食用油和食材倒入锅内,千万不要等油冒烟了再操作~
坏习惯 2:炒菜不开抽油烟机
炒菜时,油烟机应该早开晚关。
不管油烟大还是小,炒菜产生的烟雾里都含有大量的 PM 2.5,而 PM 2.5 会吸附不少的致癌物,如苯并芘、杂环胺,而油烟机正是帮助 PM 2.5 快速排出的设备。
靠着自然通风是远远达不到快速降低 PM 2.5 的效果。长期这样炒菜,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比如可能会患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炒完盛菜出锅,这时可以让油烟机再工作会儿,把剩余的「尾气」吸收干净,可千万别省这几分钟的电费喔。
坏习惯 3:不刷锅就直接炒下一道菜
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不刷锅就直接炒下一道菜,这种做法不可取。
看似干净的锅表面其实会附着油脂和微小的食物残渣,如果不刷锅接着使用,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有害物质,损害人的呼吸道健康。而且不刷锅接着炒菜的话,你会发现食物残渣很容易烧焦,这也存在一定致癌隐患。
所以不要图省事,每做完一道菜,都应该把锅刷干净,再炒下一道菜。
坏习惯 4:碗筷先泡一晚上,第二天有空再洗
碗泡在水里加上食物残渣,是细菌滋生的绝佳环境,所以建议餐后要尽快洗干净碗筷。
洗涤剂涂碗上,并不能帮助你更好地洗干净碗,浪费更多的水不说,一旦冲洗不干净,人体摄入洗涤剂还可能会引发腹泻等肠胃不适。
也不建议洗好的碗筷用洗碗布擦干,这样做很可能将洗碗布上本来就沾染的细菌又带回到了干净的碗筷上。日常用清水冲干净的碗筷,自然晾干收起来就可以了。
坏习惯 5:等饭菜凉了才放进冰箱
很多人习惯等饭菜凉了才放进冰箱,或者秋冬季节室温低,干脆就不放冰箱了,另外也是觉得太热的东西放冰箱会损伤冰箱。但放凉过程会给细菌提供大好的机会,因为细菌在 4℃~60℃ 的「危险区」内会迅速繁殖。
而当室内温度高的情况下,等到你放到凉(室温),不到半小时数量就能翻倍,可能还没等放进冰箱,食物就已经隐匿着大量的细菌了。为自己的健康着想,饭菜还是尽快密封好放进冰箱吧。
坏习惯 6:把猪油作为主要的烹调用油
猪油吃着真的很香,但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很高,如果把猪油作为主要的烹调用油,可能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土榨油没有经过精炼加工,这类油杂质多、烟点低,容易形成大量油烟,更容易产生致癌物。
相比较之下,植物油就健康很多,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更低,另外建议日常不要单一用油,可以多种换着吃。
坏习惯 7:经常吃自制腌制食物
食物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变为二甲基亚硝酸胺,容易导致消化道系统肿瘤。
坏习惯 8:煎炸以后的油反复使用
煎炸用油经过长时间高温煎炸, 会发生很多物理和化学变化,同时食物中的的蛋白质、糖类、盐类等也会在煎炸过程中发生反应,形成各种降解产物,这些产物都会对煎炸用油本身的品质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利于人体健康。
因此不应反复多次将油用于煎炸,并且也不建议食用煎炸过度的油,煎炸用油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丢弃。
坏习惯 9:花生玉米久置发霉了,洗洗继续吃
霉变的花生玉米含有黄曲霉毒素,是 1 类致癌物。
坏习惯 10:喜欢重口味
长期的高盐膳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进而使人们更容易患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食盐的高渗透压对胃黏膜也会造成损害,从而造成一系列病理改变。世界卫生组织对盐分摄入量的规定是:所有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应为 5 g。
坏习惯 11:生食、熟食混合放置、处理
生熟不分可能会导致生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转移到熟食品中,食入后可能会造成食物中毒,引发急性肠胃炎等疾病。
坏习惯 12:经常做肉干、火腿、罐头等加工肉菜品
每天食用 50 g 的加工肉制品,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 18%。
坏习惯 13:经常吃刺身,淡水水产只做简单处理
生吃淡水水产容易感染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增加肝癌风险。
坏习惯 14:家里只有一块砧板并且不晾干
家中至少准备两块菜板,生熟分开,更加安全卫生。
无论切了熟食,还是生食,都建议立即清洗干净,放置在通风地方晾干备用。
坏习惯 15:耗油、番茄酱等调味料不放冰箱
蚝油中含有 18 种以上的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酯、有机酸等物质,营养丰富,为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各种微生物的良好培养皿。开盖后的蚝油如果长时间在常温下存放,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发生腐败变质。如果是存放在温度较高的厨房中,其腐败变质的风险就更高。在蚝油开盖后,合理的储存方式是放入冰箱(0~4℃)冷藏,并尽快食用。耗油、番茄酱等酱料日常都应该保存在冰箱冷藏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