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或脚跟痛,经常让人联想到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的盛行率其实比一般人所想的还高,平均每10人就有1人受苦;到底足底筋膜炎是什么?原因为何?足底筋膜炎如何治疗与舒缓?怀疑有足底筋膜炎时该看哪一科?
一、足底筋膜炎是什么?发炎位置说明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又称脚底筋膜炎、筋膜炎),是因足部过度使用或脚底承受过多压力,使足底筋膜过度拉伸而导致发炎,进而产生肿胀或行走刺痛等症状,其疼痛感也常被形容是“踩到地雷”。
足底筋膜为坚固的纤维结缔组织,如橡皮筋般串连足部骨头,位置从脚掌及脚趾延伸至脚跟处,形成足底的足弓;依足部支撑分布,足底筋膜炎发炎位置多为脚跟处或足弓接近脚底中段。
二、足底筋膜炎原因
足底筋膜炎多为足部过度使用、刺激筋膜而引发不适,常见的6个发炎原因如下:
1、在表面坚硬处运动、训练或工作,如仓库地板或健康步道2、过度运动、长久站立或行走3、运动前伸展及热身不足4、穿着底部较薄、过硬或支撑力不足的鞋子,如人字拖、硬底鞋或高跟鞋5、时常赤脚行走或站立6、年龄增长而导致足部退化
另外,下列3种人因先天或身体因素,较容易发生足底筋膜炎:
1、足底筋膜弹性不良、小腿过度紧绷族群:筋膜无法正常缩放,容易造成刺激。2、足弓异常族群:如扁平足或高弓足等;因足部构造不同,行走或站立时无法妥善承受身体重量,使筋膜受到刺激。3、体重过重族群:足部承受的压力及重量较大,容易引发足底筋膜炎。三、足底筋膜炎症状
足底筋膜炎的常见症状如下:
1、早晨下床踏地时足跟疼痛,但开始行走后症状便舒缓2、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时,脚跟、足弓刺痛3、足底、足跟及足腱紧绷,伴随脚跟周围肿胀4、疼痛症状反覆且持续发生5、足底筋膜炎治疗、舒缓四、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方式
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我照护、运动及物理治疗,第二阶段则是外科治疗。
若担心有足底筋膜炎或症状轻微时,可先尝试运动治疗,舒缓紧绷的筋膜及减轻疼痛,或直接至复健科接受专业医师诊断,确定病因后,再接受完整的物理治疗。
如果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症状仍未改善,便可能需要更进一步的外科治疗。
自我照护、运动及物理治疗
1、适度休息:暂停运动或减少与足部有关的运动,建议至少休息约1周。2、冰、热敷足部:受伤后72小时内,冰敷足部;受伤后3~10天,热敷足部。建议每天敷两次,每次约10分钟,记得用薄毛巾将冰隔开皮肤,或以热敷袋保护皮肤。在冰热敷过程中,可利用滚筒或按摩球滚动按摩足底,舒缓肌肉紧绷及疼痛;但在急性筋膜炎期间,反倒应避免刺激或按摩足底。3、调整穿鞋习惯:选择支撑力足、缓冲良好的鞋子;减少穿着凉鞋、夹脚拖或其他无足弓支撑的平底鞋。4、使用辅具:根据自身足部形状定制或购买鞋垫、矫正器,帮助增加足弓支撑、分散足跟的压力,以减轻疼痛感。5、维持足部位置固定:穿着步行靴(或称石膏鞋),将足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并减轻足底筋膜的压力。6、适度伸展与按摩:针对足部和小腿肌肉进行伸展和按摩。7、物理治疗:使用电疗、超音波、牵拉运动或肌力训练,维持筋膜伸展性,使肌肉放松,帮助舒缓疼痛。8、依指示服药:在症状较轻微时,依指示服用非类固醇抗发炎药,如阿斯匹灵、布洛芬或萘普生等;若症状较严重,医师可能开立皮质类固醇药物,减少足底筋膜的发炎反应。
外科治疗
若足底筋膜炎持续4~6个月未改善,医师可能建议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1、使用自体血小板血浆:于足部注射自体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及促进足部筋膜修复。2、体外脉冲活化治疗(EPAT):透过扩散型震波促进血管新生,提升足底筋膜的血流量,加速足部筋膜愈合。3、微创皮内针疗法:将精微的针尖插入皮下组织进行探测检查,了解组织内部的状态,并找出疼痛的实际位置,接着以针尖松解足底已纤维化、钙化的筋膜组织。
针对民俗疗法、推拿、针灸或拔罐,请选择领有合格执照的中医或骨科医师就诊,避免治疗不当而使症状恶化。
五、足底筋膜炎的舒缓动作
预防胜过治疗,透过以下3动作,可适度放松足底筋膜:
1、小腿伸展:双脚先以弓箭步站立,脚跟踩地,接着前脚膝盖慢慢向前弯,维持后脚小腿紧绷约10~15秒;双脚轮流更换弓箭步位置,重复至少10遍。
足底筋膜炎治疗、原因、症状一次看!学会足底筋膜炎舒缓3动作
2、足底筋膜伸展:坐在地面上,脚向前打直,将脚趾往上扳动维持约10秒,放松后休息5秒;双脚轮流,重复至少10遍。3、足底筋膜按摩:将按摩球至于地面,将脚踩在按摩球上,脚踩地来回滚动,产生轻微的酸痛感即可,切记勿过度施力而导致刺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