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鬼故事,其实一年只有两个季节——盛夏过后一秒入冬,被速冻的痛,懂的都懂。
图片来源:网络
很不幸,研究员小江最近也「被迫入冬」了,在这个没有暖气但又不至于穿棉衣的季节里,能想到最靠谱的自救方式就是——赶紧买保暖内衣。
在海量产品的检索中,小江发现了一个特别诱人的概念「自发热」
原来,保暖内衣已经不够用了,得买自发热的!随便点进一款「自发热内衣」的详情页,一看商品介绍就心动了:穿着可升温 7℃,储存热能循环蓄热,这是什么概念?随身贴满恒温暖宝宝的程度,谁看谁不迷糊!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薄薄的一件保暖衣,能有这么厉害的功能?小江接着翻购物软件,却又看到了一条买家评论:差评,越穿越冷!
同一种衣物,怎么评价这么两极分化?自发热内衣真有那么暖和吗?爱琢磨的小江立刻来了兴趣……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自发热内衣的原理是自嗨锅
「自发热内衣」对很多朋友来说,并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就是能自己发热的保暖内衣呗。但和纺织圈大佬聊完后,小江才知道自己对它的认识还是肤浅了!
它并不是字面意思上「能自体发热」的黑科技——毕竟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能不可能凭空产生,它靠的是不同的纺织技术。
现在常见的的自发热技术主要分三种:
第一种靠外接电源+服装里埋的导电纤维产热,发热的方式最简单直接,效果也最好,但显然不太实用——你需要随身背着一个「充电宝」,定期给它充电,麻烦不说,还可能硌着自己,更别提电池存在安全隐患了,不是极寒情况不太推荐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第二种技术叫「远红外发热」,指在织物中加入超细陶瓷粉末或者石墨烯等材料,以此吸收人体散发的红外波能量,并以远红外的形式再辐射出来供人吸收,产生热量。
这一技术在近年来关注度增高,大名鼎鼎的「石墨烯内衣」利用的就是这一原理,但这类织物制造工艺相对复杂些,相关标准又并未完善,所以并不是最受推崇的主流技术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最后一种,就是更简单、更常见的吸湿发热技术——用吸湿发热纤维吸收人体散发出的水蒸气,将气态水转变为液态水。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加,部分能量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通俗易懂地说,就是内衣里的吸湿发热纤维通过汗的液化放热,不需要多复杂的功能和工艺就能轻松实现,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自发热内衣使用的都是这一技术,原理简单,经济实惠
有意思的是,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你自己的汗——你以为是自发热内衣温暖了你,但其实是你先暖了它(等一等,遇水生热?自发热内衣的原理……怎么听起来和自嗨锅差不多!
图片来源:网络
明白了这一发热原理后,很多事儿也就解释得通了。之前经常看到小🍠上有姐妹哭诉自发热内衣穿着不舒服,热的时候热哭冷的时候冷哭,比如发烧时越穿越热,这么一想确实合理——
发烧时狂出汗,可不就疯狂产热了么?再遇上锁温效果好点的面料加持,体温自然越来越高。
图片来源:小红书
而那些吐槽衣服不发热的朋友——莫非……是因为你们不爱出汗啊?
被吐槽的自发热内衣:我冤啊!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自发热内衣吸湿产热也是有限度的,纤维中的亲水基团吸满饱和后,又会排出部分液体而吸热,最终将一直在「吸湿发热-排湿吸热」的动态循环中往复,处在一个平衡态的温度。
央视做过一个实验,监测「自发热内衣在吸湿后的温度变化」,发现织物表面温度在短暂上升达到峰值后,又回落到了稍高于初始温度的水平,怪不得有消费者吐槽它「升温快降温也快」。
图片来源:央视
所以,不要神化自发热内衣的发热效果,如果你对它的期待是「能持续不断产热,维持在较高温度下」,那它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建议选择上文说到「自带导热纤维的款式」。
但结合自己的穿着体验,小江和纺织学老师一致认为这一类自发热内衣有很多优点,比如又到「换衣服需要勇气」的季节了,它在刚穿上身的短时间内温度会较快上升,当你从暖和的被窝里起床穿上它,不会有被冻到的不适感,谁穿谁知道。
图片来源:网络
并且,它能在不那么厚的情况下仍保证比较好的保暖能力,保持衣物在较为温暖的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再组配上科学的面料配比,就可以达到不错的穿着体验,是个值得一试的好选择。
一件优秀的自发热内衣,这么选才不踩雷
自发热内衣是当今保暖内衣界的当红炸子鸡,上购物软件一搜,会看到各个品牌、工艺、价位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比如这一赛道的先行者,大家耳熟能详的「优衣库自发热内衣」就迭代了很多个版本,按照发热情况分为「轻舒暖」「多舒暖」「高舒暖」,有着不同的材质和特性,一不小心就会买错。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标着「自发热」的,也不一定真的是自发热内衣。小江在查文献的时候还发现,有机构对 15 批带相关标识或宣传具有吸湿发热功能的内衣进行检测,发现性能达标率仅 33%,真是一不注意就踩坑了。
选自发热内衣怎么才能不踩雷,买到暖和又舒服的好衣服?你买到的「自发热内衣」是真的还是假的?
为了帮大家安心买买买,我们把市面上的热门产品都搜罗了一圈,帮你总结好了这三点,一一对照着多看看,问题不大!
01 看吊牌/详情页,至少要符合行业标准
现在的商品描述越来越浮夸,美肤牛奶丝、蛋白基底衣、羽毛绒蚕丝……一个个诱人的字眼看得人云里雾里,但不管描述得多天花乱坠,咱还是要抓重点——白纸黑字的检测报告更可靠。
不管衣服宣称的是远红外还是吸湿发热技术,都有相应的标准可遵循,基本在商品详情页会有标注,线下选购的话可以看看吊牌。
虽然目前还没有对吸湿发热内衣采用强制性国标,但我们可以参考行业标准 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如果是「远红外发热」,还要满足GB/T 30127-2013《纺织品 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其中规定内衣的「最高升温值不低于 4℃;且 30 分钟内平均升温值不低于 3℃」,满足这两个要求才能通过检测,而人体体感一般能感受到超过 2℃ 的温度变化,所以合格品日常穿着确实能感到温暖。
02 看面料,发热、保温要兼顾
「能吸湿发热」其实不是什么稀罕事,这本就是纤维的共性。不过,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不同,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不同,吸湿发热的能力也不同。
比如下图中,纤维表面的沟槽数量和深度增加,可以提高纤维对水汽的吸附能力,吸湿性能会更好,散发出的热量也就更多。
图片来源:文献
所以首先看保暖性。
一般来说,羊毛、蚕丝这类蛋白质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比如粘胶纤维、莫代尔等)吸湿发热效果更好,是值得一试的保暖内衣主要面料。
当然,只是产热多还不够,把产生的热能锁住也是保暖内衣的必备素养。
小江查了查常见纤维的导热系数(从上至下导热系数越来越低,即保暖性越来越好),腈纶保暖很不错,不愧被称为「人造羊毛」,是推荐在保暖内衣中搭配的一种面料。
现在市面上最火的是异型腈纶,比如已经停产的德绒以及现在风头正旺的美雅碧,大家在选购时可以关注一下。
总结一下,当保暖衣厚度相同情况下,想要更保暖,可以选腈纶含量高的,想要更吸湿,选再生纤维素纤维多的,再加点氨纶提供点弹性,妥了~
这就是不错的一款自发热内衣面料配比,该有的都有了
03 看克重,不是越厚越好
除了面料,在衣物的成分列表里,还经常会出现「克重」这一参数,大家在选购时可以关注一下,一般来说:
200g 左右:轻薄打底
200-320g:中厚到加厚
320g 以上:太厚了
值得一提的是,内衣不是越厚越好,保暖并不是内衣的唯一要求——毕竟还有其他的层层衣物来保护你的体温。
在保证基础温度的情况下,透气、舒适同样重要,大家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季节按需选择就好啦。
暖和又舒适的自发热内衣,帮你无痛过冬
说了这么多,又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丁香带我抄作业」环节~
小江和专家精挑细选,发现以下四款自发热内衣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最后,给大家划个重点,自发热内衣有三不穿☝🏻
一是发烧的时候别穿,不利于散热。
二是出汗不多或身处干燥地区的朋友别穿,可能效果不好。
三是皮肤对温度变化敏感、对透气度要求高的朋友别穿,吸湿-排湿的过程可能造成不适。
自发热内衣的使用有场景限制,效果也是有上限的,不必神话它,但在合适的情况下,它也不失为秋冬的一个保暖好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欢迎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关心的 TA,寒潮来袭,秋衣秋裤要提前安排上啦,选对才能舒服又保暖~
另外,你买到过哪些满意的保暖内衣?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温暖接力!
合作专家 王遥 东华大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硕士
科学审核 姚蔚铭 纺织品化学工程师
内容策划 江野鸿
监制 feidi
参考文献:
[1]葛露露, 崔沂, 张瑞云, 等. 基于吸湿发热纤维的毛型面料开发[J]. Wool Textile Journal, 2020, 48(7).
[2]倪冰选, 张鹏, 杨瑞斌, 等. 纺织品远红外性能及其测试研究[J]. 中国纤检, 2011 (22): 45-47. 刘津玮, 王波, 刘滨璐, 等. 吸湿发热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山东纺织科技, 2021.
[3]诸佩菊, 赵春龙, 潘文丽, 等. 吸湿发热内衣的性能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J]. 染整技术, 2020.
[4]肖学良, 陈天骄, 谢云涛,等. 发热服装面料的开发及应用[J]. 服装学报, 2021.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