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可能会变成胃癌。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导致固有腺体萎缩的一种胃部疾病,虽然并非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恶变,但其属于胃癌的癌前疾病,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
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主要源于胃黏膜长期处于受损与修复的不良循环之中。例如,幽门螺杆菌长期定植于胃黏膜,释放毒素,引发炎症反应,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使胃黏膜逐渐萎缩、肠上皮化生。在这个过程中,胃黏膜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失衡,一些异常增生的细胞可能会逐渐积累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恶性增殖的能力。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腌制食物摄入,其中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会进一步损伤胃黏膜,增加癌变的几率。随着萎缩性胃炎病情进展,胃黏膜萎缩程度加重、肠化生范围扩大以及出现不典型增生等病变时,癌变的风险也会相应提高。萎缩性胃炎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不振、嗳气、胀满等。但当出现消瘦、黑便、呕血、持续性腹痛等症状时,可能提示病情恶化,有癌变的可能。然而,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的,也可能出现在其他胃部疾病中,所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对于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癌变至关重要。
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要戒烟限酒,因为烟酒会对胃黏膜造成进一步刺激与损害。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可1-2年复查一次胃镜,重度患者可能需要半年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胃黏膜的异常变化,若发现有癌变倾向,及时采取手术等治疗措施,以提高治愈率与生存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