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对身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包括影响呼吸、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依赖性增加、损害肝脏功能以及引起记忆障碍。
1.影响呼吸
镇静剂通过作用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效果。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肌肉松弛过度,使呼吸道平滑肌失去张力,造成气道阻塞,严重时可引发窒息。
2.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部分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等具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能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但是这类药物也会同时抑制脑细胞活动,长时间服用可能会导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症状出现。
3.导致依赖性增加
由于镇静剂能缓解焦虑情绪,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会成为患者自我调节的方式之一。然而频繁地使用这些药物会导致机体对其产生耐受性,并形成心理上的依赖,一旦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如失眠、焦虑等。
4.损害肝脏功能
有些镇静剂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个过程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果大量摄入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长期滥用酒精类镇静剂还可能导致脂肪变性和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5.引起记忆障碍
长期大剂量应用安眠药如氯硝西泮等,会使患者的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的记忆力下降更为明显。这是因为此类药物会影响海马区的功能,该区域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所以长期使用会导致记忆力受损。
为了减少上述风险,在使用任何一种镇静剂之前都应该咨询医生并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监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