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全身小动脉痉挛、血容量减少和水钠潴留。
1.全身小动脉痉挛:由于胎盘分泌物质的作用或母体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反应,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收缩,使血压升高。这种血管张力的变化可能导致组织缺氧和水肿。
2.血容量减少:在妊娠期,孕妇体内会释放一些激素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但当这些激素水平过高时,会导致肾脏排出更多的盐和水分,从而引起血容量减少。此时,机体为了保持稳定的血液流动,可能会通过增加心输出量来补偿,这也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3.水钠潴留:随着孕期的发展,子宫逐渐增大压迫到下腔静脉,影响血液循环,造成回心血流受阻,进而引发肾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促进水钠重吸收,最终出现水钠潴留的现象。过多的液体积聚在身体内部,增加了心脏的工作负荷,并可能诱发肺水肿等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疾病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建议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家族史或其他合并症。同时,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以减轻下肢水肿的症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