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便秘可能由非疾病因素如不良排便习惯、缺乏运动和疾病因素如,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结肠冗长症、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若便秘持续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
1.不良排便习惯:长期抑制便意、排便时间不规律等不良排便习惯,会使直肠对粪便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不要抑制便意。
2.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会使肠道蠕动减慢,影响排便。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促进肠道蠕动。
二、疾病因素
1.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影响胃肠神经功能和肠道蠕动,导致便秘。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损害自主神经,影响肠道运动。治疗措施包括,治疗原发病如,积极控制血糖、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以及对症治疗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2.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便秘型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缓解精神压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泻药、促动力药物等。对于精神心理因素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心理治疗。
3.结肠冗长症:结肠长度超过正常范围,导致粪便在肠道内传输时间延长,容易引起便秘。轻度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遵医嘱使用泻药等方法缓解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切除过长的结肠。
4.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肠道的神经支配,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引起便秘。积极治疗原发神经系统疾病,同时针对便秘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泻药、促动力药物等。必要时可以进行灌肠等辅助治疗。
如果经常性便秘持续时间较长,且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等方法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