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情况下尿路感染引起肾炎可能性较小,但如果是长期的尿路感染,且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则可能引起肾炎。建议患者在尿路感染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其他症状的出现。
正常情况下,尿路黏膜表面存在着一层黏液,它可以黏附一些细菌等病原体,阻止其进一步向上侵犯,并且尿路黏膜的上皮细胞之间连接紧密,能够形成一道物理屏障,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另外,尿液本身也有冲刷作用,正常排尿过程中,尿液可以将尿路内的细菌等微生物不断冲洗出去,减少它们在尿路内停留、繁殖的机会。当感染时间较长时,细菌等病原体通常先从尿道外口逆行向上,依次侵入尿道、膀胱,若病情未得到控制,继续沿着输尿管向上蔓延,就会到达肾盂,引发肾盂肾炎。而肾盂肾炎如果进一步发展,炎症就可能突破肾盂黏膜等屏障,蔓延至肾脏实质,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引发肾炎。细菌在肾脏内大量繁殖后,同样会触发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免疫细胞聚集在肾脏局部与细菌作战,这个过程中释放的炎症介质以及细菌产生的毒素等,都会对肾脏的血管、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造成损害。
当出现尿路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后,会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并且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药物疗效以及是否有并发症出现等情况。如果发现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有病情加重的迹象,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更换药物或者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措施,确保感染被彻底控制住,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成肾炎的风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