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可能是药物刺激、机械损伤等非疾病因素所致,也可能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引起的。患者常有呕血、黑便、便血等症状,出血量较大时还可能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
一、非疾病因素:
1、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凝药等,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直接损伤。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胃黏膜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黏膜失去保护,胃酸等侵袭因素相对增强,导致黏膜糜烂、出血。抗凝药则会影响凝血机制,使出血风险增加。
2、机械损伤:误食尖锐异物如鱼刺、骨头等,可能划伤食管、胃或肠道黏膜,引起出血。此外,进行内镜检查、手术等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黏膜撕裂、出血。这种出血一般较为突然,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可能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
二、疾病因素:
1、胃溃疡: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引起。胃黏膜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下,形成溃疡面。当溃疡侵蚀到黏膜下血管时,就会导致出血。患者通常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进食后疼痛加剧。若溃疡面出血,轻者表现为黑便,重者可出现呕血。
2、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黏膜在高胃酸状态下发生破损,形成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多发生在球部后壁,此处血管丰富,溃疡侵蚀血管后容易引起出血。患者常出现空腹时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引起。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使食管胃底静脉回流受阻,血管压力升高,血管壁变薄、扩张、迂曲,形成静脉曲张。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达到一定程度,受到粗糙食物摩擦、胃酸反流侵蚀或腹内压突然升高等因素影响时,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如需服用可能损伤消化道的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另外,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误食异物。如出现黑便、呕血等异常情况,患者应立即到医院的消化内科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