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通常不会导致耳聋,但其可能会有暂时的听力下降,因此需重视并及时干预。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在儿童中尤为高发。患病后,耳部会出现疼痛、耳道流脓等症状。
人体耳部结构具有一定的防御和自我修复能力。中耳虽与内耳紧密相邻,但中间存在鼓膜这一关键屏障,正常情况下,鼓膜能有效阻挡大部分病菌入侵内耳,保护内耳的听觉感受器免受直接损害。而且,即使中耳腔发生炎症,引发化脓等情况,只要及时治疗,炎症消退后,中耳内的组织大多能恢复正常形态与功能,不至于造成永久性的听力神经损伤,从而避免耳聋这一严重后果。然而,急性中耳炎确实会导致听力下降以及其他后果。中耳腔内积聚的脓液会增加耳内压力,压迫鼓膜,使其振动受限,声音传导受阻,进而出现听力下降。当炎症若蔓延至内耳,虽较少发生,但一旦波及,可能影响内耳的毛细胞等精细结构,干扰声音信号的转换与传递。此外,长期不愈的急性中耳炎还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反复发炎,导致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等问题,进一步加重听力损害,甚至引发耳鸣等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在治疗上,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该药物能有效对抗引发中耳炎的常见病菌,消除炎症。耳部疼痛剧烈时,可使用酚甘油滴耳剂缓解疼痛,但鼓膜穿孔后需停用。同时,可配合鼻腔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减轻鼻部充血,利于咽鼓管通畅,促进中耳引流。日常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易诱发中耳炎。同时要避免污水入耳,游泳、洗澡时可佩戴耳塞。此外,患者在擤鼻涕时应单侧轻轻擤,防止鼻涕逆行进入中耳。一旦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