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主要是由肥胖及高脂饮食、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道感染等多种原因造成,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疾病严重程度。
1、肥胖及高脂饮食:肥胖人群肝脏分泌胆汁的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且常伴有代谢紊乱,胆汁成分易出现异常。长期高脂饮食,如大量食用油炸食品、肥肉等,会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不仅使血脂升高,还促使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增加,为胆结石形成创造条件。
2、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正常收缩有助于胆汁排空和循环。若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排空不畅,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胆汁中物质更易沉淀、析出形成结石。如长期不规律饮食,不吃早餐,胆囊不能按时收缩排空胆汁,胆汁过度浓缩,长期如此就易引发胆结石,常伴有右上腹隐痛等症状。
3、胆道感染: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胆道系统,可引起炎症反应。炎症会影响胆汁成分和胆囊、胆管的正常功能,促进胆结石形成。例如,大肠杆菌感染胆道后,产生的酶可使胆汁中的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后者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钙沉淀,成为结石成分之一,同时炎症刺激胆囊黏膜,使胆囊分泌的黏液增多,进一步促进结石形成。
建议患者维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定期体检,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早期发现胆结石,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若已患有胆结石,应遵循医生建议,根据结石大小、数量、症状等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法,如遵医嘱使用排石颗粒等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