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名单中,有不少称作“xx单抗”“xx替尼”的药品,它们都属于一类药物——靶向药。
靶向药vs化疗药,它们到底一样吗?
手术、放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三大常用手段,其中,手术和局部放疗都属于局部治疗,它们通过定点清除原发病灶达到治疗目的。
但不少人都看过类似的新闻:经过治疗,体内已检测不到肿瘤病灶存在的患者,一段时间后肿瘤再次复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一个癌细胞只有10微米,100万个癌细胞才能组成一个1毫米大小的癌细胞团,10亿个癌细胞才能组成1厘米大小的癌症肿块。可想而知,就算切除了肉眼可见的肿瘤,那么体内还可能存在数以亿计的癌细胞。
那怎样才能彻底清理掉体内的肿瘤细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祭出药物治疗法了!药物治疗属于全身治疗,主要通过体内的血液循环将药物成分输送到全身各处。
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指化疗药,是指用一些有杀灭细胞活性的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而这些化学药物识别肿瘤细胞的方法是高速分裂生长的细胞,除了癌细胞,人体中其它高速生长的细胞(骨髓细胞、头发毛囊细胞等等)也会被化疗药物波及,有点“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意思。
与化疗不同,当靶向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时,它会通过特有的信号通路,精确到达“靶心”——即肿瘤组织发生基因突变后与正常机体的差异点,达到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不损伤或少损伤正常细胞的效果。
所以,如果说化疗药是敌我不分的“炸药包”,那么靶向药就是明察秋毫的“生物导弹”。
“单抗”vs“替尼”,这两类靶向药有什么不同?
“xx单抗”“xx替尼”,它们都是靶向药,那它们之间是如何区分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把握住两点:作用方式、分子大小。根据以上两点的不同,科学家们将靶向药分为了“单抗”和“替尼”两类。
其中,个头较大的叫“单克隆抗体”,也就是我们常见的“xx单抗”“单抗”。它们就像你体内的警察,发现肿瘤组织,特别是肿瘤细胞表面的坏分子(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耐药都与这些坏分子有关),立马出现,阻止它们为非作歹。这类药物靶向性强、半衰期长,需要静脉给药,常见的有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曲妥珠单抗(赫赛汀)、西妥昔单抗(爱必妥)和贝伐珠单抗(安维汀)等。
另一类“小分子抑制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xx替尼”。它们好比维修工,发现癌细胞中的问题及时修补。这类药易于合成,半衰期短,需要每天口服,常见的有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索拉非尼(多吉美)、伊马替尼(格列卫)、舒尼替尼(索坦)等。
靶向药适用于所有癌症患者吗?
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个靶向抗肿瘤药物——利妥昔单抗,开启了肿瘤治疗新时代,此后2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进入了个靶向药的黄金时代。
1997~2017年,FDA共批准141个抗肿瘤药物上市(不含辅助药物),除了35个生物制品外,其余的106个化学药物中包括50个常规化疗药物和56个分子靶向药物,2017年全球前10大抗肿瘤药更是全部为靶向药。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靶向药就是所有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呢?且慢!
靶向药物并不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取代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适宜靶向药物治疗或需要接受靶向治疗。
使用靶向治疗药物前必须要检测对应的基因,患者须具有明确的治疗靶点,而且已经有针对该靶点的特异性药物,方可进行靶向药物治疗。
大部分分子靶向治疗目前主要用于晚期癌症患者,但对于某些癌症靶向药物可作为早期的一线治疗药物,例如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其一线治疗药物就是伊马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
对于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即使接受了根治性的外科手术,肿块虽然消失了,但可能也需要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便消灭残存的肿瘤细胞。
当然,进行靶向药物治疗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患者可能在治疗之初有明显疗效,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会出现耐药性,疗效就会随之降低。
温馨提示:
针对肿瘤患者的治疗,要把握以下几点:
1.肿瘤患者,尤其到达疾病的中晚期,仅仅依靠某1种手段,通常难以获得最佳疗效,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2.肿瘤治疗是个体化治疗,适合别人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
3.不论什么疾病,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和药师的建议,与他们携手,这是面对顽疾最佳的解决方法!
文章评论